最近畢業季,畢業生開始要面臨進入社會的課題,大多數的人會選擇進入職場。
想到我堂姊,也經畢業5年了,還是在家裡當米蟲,工作從來沒有做超過1個月的,有的也僅僅是工讀。
倒也不是工作真的難找,她有陸陸續續找到工作,但都做不久。
實際上就是我堂姊太挑了
需要加班 → 不做
工時太長 → 不做
需要輪班 → 不做
時 薪 低 → 不做
不喜歡同事 → 不做
要接觸客人 → 不做
餐飲類 → 不做
還有各式各樣的理由,我就先節錄這些。
她學歷不高,也沒什麼厲害的作品和經歷,更不用說豐富的工作經驗,卻覺得找不到工作是家人的錯,是環境不好的錯。
說到底,就是她不想工作,找工作也是敷衍一下家裡的長輩,原本我以為可能最多就持續兩年,但小五歲的我,都已經要大學畢業了,她還是沒有找到喜歡的工作。
不曉得大家家裡面有沒有這樣的人呢?
回到正題,今天跟大家聊聊工作。
---------
說說我對工作的看法,撇除老闆的角度,單從受雇者來看。
真的有完美的工作嗎?
沒有。沒有最完美的,只有最適合的。
我們沒辦法要求一個連電腦開機都不會的人,去做文書處理的工作;也沒辦法要求一個整天宅在家的肥宅,去種田挑水泥。
大家都知道要各取所長,但除此之外,我覺得更重要的是"相性"。
你跟這個工作有沒有好的"相性",這個工作能不能發揮你的所長,或者達到你要的目的;另一方面你也有能力,對這份工作做出貢獻。
整體環境適不適合你?
薪水滿不滿意?
有沒有讓你發揮所長?
你對工作是充滿理想還是單純要穩定的工作?
這些都會影響這個工作對你的相性,沒辦法一言以蔽之,只能再漫漫旅途中,且看且走,找出自己的定位。
衡量自己的能力,能力越高,選擇越多,等到有選擇的權力,在來判斷究竟自己想要的是什麼?
--------
說到對於工作的相性,我以三國迷的身分舉個例子:
諸葛亮為什麼選擇到蜀漢工作?
我認為就是因為諸葛亮對於這份工作的相性很好。
撇除劉備所謂的"如魚得水"
單從客觀的角度來看,諸葛亮會選擇蜀漢,還是合情合理。
曹魏,人才濟濟,縱使將諸葛亮放到曹魏當中,還是可以嶄露自己的才華,但我覺得就不會像在蜀漢這樣,可以一手把控。
加上曹魏內部鬥爭嚴重,老闆又是生性多疑的曹操,諸葛亮滿懷著抱負,又怎能接受一個不信任自己的老闆。
孫吳,孫家是門面上的共主,實質上孫吳由許多派系所組成,派系利益和當地的豪強之間的利益,需要分配得當,這是一個難關。
周瑜在孫策心中的地位無法取代,諸葛亮縱使有著治理國家的長才,恐怕也沒辦法在孫吳取得一人之下,萬人之上的權力。
最後看看蜀漢,劉備那時是最慘的軍閥,幾乎快倒了。
亮子說:「受任於敗軍之際 奉命於危難之間」那可不是開玩笑的。
結果一生謹慎行事的亮子,卻選擇了這樣的陣營。
你會說那是因為他和劉備聊得來,但我覺得實際上是因為只有蜀漢,才有他發揮長才的空間。
諸葛亮原本是不打仗的,也是因為蜀漢在劉備死後無人帶兵打仗,他才自己上去試試,今天換做其他陣營,我想我們一輩子也看不到諸葛亮帶兵上場,留下這麼多經典的戰役紀錄。
簡單來說,蜀漢提供諸葛亮一個發揮的空間。諸葛亮絕頂聰明,肯定希望他可以掌控的程度越高越好,因此蜀漢就成為了他一展長才的地方。
我相信假使諸葛亮再選一次,他還是會選擇為蜀漢鞠躬盡瘁。
對很多人來說,蜀漢大概就是快要倒的公司,避而遠之,但那卻是諸葛亮這樣的人的心之所向,。
------
結論:
選擇工作,最重要的還是到底適不適合你,而不是一眛的比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