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個阿伯,來藥局買"痠痛凝膠"。
恰巧他上次來買痠痛凝膠的時候我也在場,因此對這個阿伯有印象。
不過由於阿伯買完之後過兩天又跑來買一樣的痠痛凝膠,我還是關心了一下阿伯。
「阿伯!你上次買的那條呢?」
「擦完了阿?」
「擦完了?」我目瞪口呆地說。
一條40g的痠痛凝膠,就算是每天擦一次,一個月也用不完,阿伯兩天就把整條用完,實在誇張。
我提醒他,痠痛凝膠雖然是外用製劑,但是裡面依然含有止痛藥的藥品成分,同樣會造成腎臟負擔。
以正常的比例使用當然沒問題,但是像阿伯這種不尋常的使用頻率,一定會傷身體。
老年人、從事體力工作的人,常有肌肉痠痛的問題,若是急性疼痛想要趕快改善的話,酸痛貼布、凝膠、噴劑,都可以到藥局挑選。但是切記只要是含有"NSAIDs"止痛藥成分的酸痛貼布,最終都會由腎臟過濾、排泄出去,老話一句,「正常使用沒問題,過量就會造成腎臟負擔。」
除此之外,高濃度的B群,也對痠痛有幫助。
其實也不只是長輩、做工的人。現代社畜如我,工作繁忙、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(久坐或久站),都很容易會肌肉痠痛。
大家直覺會想到透過"痠痛藥膏"、"痠痛貼布"來改善,然而,這些東西並不是多多益善,過量使用會造成負擔,最嚴重的影響之一便是對腎功能的損害。
很多人以為"藥品"才會造成肝腎負擔,其實外用製劑(貼布、藥膏)也會,尤其是在過量的時候,像開頭我提到的那個阿伯,兩天擦一條痠痛凝膠,就會影響到腎臟功能。
痠痛藥膏(凝膠)的成分與機轉
市面上的痠痛藥膏種類繁多,主要成分包括:
1、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(NSAIDs),如雙氯芬酸(Diclofenac)、布洛芬(Ibuprofen)等。
2、含有水楊酸甲酯(Methyl Salicylate)等成分。這些成分能夠透過皮膚吸收,進入體內發揮消炎、鎮痛作用,減輕痠痛感。
3、薄荷油、精油類。透過精油揮發的特性,減少疼痛及發炎所帶來的不適。
4、辣椒素。有些藥膏含有辣椒素,但台灣比較少見。
NSAIDs,是常見的止痛成分,包括常用在經痛的Ibuprofen、常出現在貼布的Diclofenac,都屬於這一類。特色是NSAIDs幾乎都是經由腎臟代謝。
若長期過量使用痠痛藥膏,體內藥物無法有效代謝排出,會加重腎臟負擔,導致慢性腎病(Chronic Kidney Disease, CKD)的風險增加。
如何正確使用痠痛藥膏
1、請看仿單
藥局買的藥品,打開盒子包裝裡面都會有仿單。每種藥膏都有建議的使用劑量與次數,使用前請看看仿單,再來決定怎麼擦。
2、請問藥師
懶得看仿單,請直接問藥師怎麼擦?可以擦多少?
3、避免大面積塗抹:
痠痛藥膏應塗抹在局部疼痛處,避免一次大範圍使用,以降低體內吸收過量藥物的風險。
假如有大面積疼痛的問題,你要做的不是到藥局買痠痛藥膏,而是到復健科看診。
4、勿長期依賴:
若長時間使用仍無法緩解痠痛,也請去看醫生。你可以長時間吃保健品,但不能長時間使用藥品。
5、腎臟功能較差的人要注意
老年人、慢性腎臟疾病的患者、洗腎、高血壓、糖尿病的人,使用含有NSAIDs系列產品,不管是藥品、貼布、噴劑、凝膠、藥膏……,都要跟藥師或醫師說。
下個簡單的結論
痠痛藥膏是常見的止痛選擇,藥局就買的到,但過量使用也不行,尤其是對腎功能的影響最大。
關於我
◎ 元元不絕首頁|元元不絕部落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