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這一陣子,因為我擔任系上的實習代表,所以經常要整理很多資料、表單。不斷新增Excel檔,每次一開起來Excel,都要處理將近200個資料。
開會的時候,各班實習代表會把原有的資料丟出來,大家再討論怎麼整理比較快,這時候大家就會提供自己的想法。
聽別人說完以後,我都會發出:「原來還可以這樣啊!」的感嘆。
同一個問題,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;同一個Excel檔,可以用不同的編列方式來達到目的。
我很享受這個過程,也很慶幸我的夥伴一個比一個優秀,總是能提出和我不一樣的方法。
於是我就在想,到底是什麼因素,影響我們"思考"的呢?
如果要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,要往哪個方向去做努力?
另外,最近因為常常在用Excel檔,除了自己研究以外,也上網找了很多大大們的整理,真的幫助很大。
FLAG改天等我忙完以後,也來整理一個"Excel基礎功能總整理"!!!希望幫得上大家FLAG
思考的本質
在談今天的主題之前,我坐在實驗室看了很多網路上的資料,也看了一些書、影片,最後根據我的經驗,整理出我自己對於思考的理解。
思考,其實就是資料與知識之間的連結!
舉例來說:
Q:當我拿到一份全年級的總成績,現在要做出排序。
A:我的做法是,透過Excel的"排序功能",排列出由大到小的資料。
我知道Excel的"排序功能",就是我所擁有的知識。
我擁有全年級的總成績,是我掌握的資訊。
我把我的資訊,和我所擁有的知識做連結,就是思考的過程!
思考的過程,資訊,知識,以及最後產生的連結,缺一不可。
如果我只有全年級的成績,不知道Excel的排序功能,那我無法進行連結;如果我只知道Excel的排序功能,卻拿不到全年年級的成績,那我也沒辦法解決問題。
問題來了,我把資訊,以及知識做連結,才叫做思考。
重點就是連結!
生理學的角度
當我們獲取新的知識的時候,大腦會刺激那一部分的神經元產生連結,儲存這個知識一段時間,為了避免占腦容量,所以時間一到,太久沒用就會丟掉,那一部分的神經元,就會越來越稀疏。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總是沒辦法記東西記太久,因為沒用到就被丟掉了。
假如這個知識有被連結的話,那他就可以在腦袋裡待很久。這也是為什麼有做過實驗,就會對那個實驗的知識印象更深刻。
如何在平時就提升自己思考的能力?
1)增加你的知識含量
要思考,就必須先擁有知識。擁有的知識越多,你越有思考的本錢,也才有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增加知識的含量,不用多說,就是多看書。
所以成功的人,幾乎都愛看書,不是沒有道理的。
2)多參與思考
想提升自己的思考能力,就平時多思考,讓自己大腦中的連結不斷提升,就好像打怪升等一樣。
每次的分組報告,每次出遊的行程規劃,每次遇到問題的時候,請主動跳出來思考怎麼處理、怎麼解決,時間久了,你就比別人更會思考。
很多人以為那是"天生聰明"。
其實是你"熟悉"了思考的過程,應該稱做"後天聰明"。
結語:不要放棄思考啊!
大家都知道動腦很累,但長時間下來,若是需要動腦的事情,都丟給別人做,自己只要聽發號司令就好,久而久之,你就變成只能接受別人安排的人。
我相信身而為人,最難能可貴的就是我們有思考的能力,所以才有文明,才有思想,才有我們。
如果還沒開始就已經放棄思考,豈不是很可惜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