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於藥廠來說,藥品上市前的臨床試驗,可以說是非常燒錢的事情。
但是還是有許多國外的藥廠不斷嘗試,目的就是為了新藥上市之後20年的原廠專利期。一顆藥品,可能改變一個藥廠的命運。
今天就整理一下,藥品臨床試驗phase 1~phase 4的重點。
phase 1
人數:60人以下,健康的人。
目的:測試藥品的安全性。
既然是要測定藥品的安全性,具體來說需要做什麼?
要檢測安全劑量範圍、耐受性、毒性數據、建立PK/PD(藥動學資料)、ADME、交互作用…….等
第一階段的重點在於安全性,先不關這個藥品有沒有用,而是先看有沒有毒。畢竟就算這個藥品有療效,假如會引起大於療效的毒性,那也是白搭。
phase 2
人數:100~500名病患
目的:測試藥品的有效性。
測試藥品的有效性,並且測試有效劑量、理想劑量,以此決定適應症。
第一階段測試藥品的安全性;第二階段則是測試藥品的有效性。
phase 3
人數:1000~5000名病患
目的:確認常見的副作用
透過增加受試者的人數(phase2的10倍),收集更多療效/安全性的資料,並從中抓取副作用的相關數據。
重點:雙盲試驗
phase 4
人數:上市後的使用人數。
目的:上市後觀察與追蹤、觀察發生率低的不良反應(Type B)
收集臨床使用狀況的數據
【補充】
1)phase2~3,最少需要250名受試者,才可以偵測到一個Type A的ADR。
2)臨床試驗通常無法偵測到發生率小於1/10000的不良反應。
→合理,因為phase2、3的受試者人數都沒有超過10000人,因此也不容易偵測到罕見的副作用,這也是為什麼必須做phase 4(上市後觀察)的原因。
關於我
◎ 作者介紹|小元仔藥師與元元不絕部落格
◎ 支持作者|購買貼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