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隔13年,南橫公路終於在2022.05.01又再度開放。在勞工節這一天,南橫公路開始了他的勞工復出之路。
適逢勞工節連假,所有車友都齊聚一堂,參與這歷史性的一刻。
雖然南橫是開放了,但也常常聽到風聲「今天開,明天關。」、「看看能不能撐一年。」「颱風一來,又要整修了。」諸如此類的負面聲量。
只能祈禱地震先生、颱風小姐行行好,讓我們南橫可以多活幾年吧!
時隔13年,南橫公路終於在2022.05.01又再度開放。在勞工節這一天,南橫公路開始了他的勞工復出之路。
適逢勞工節連假,所有車友都齊聚一堂,參與這歷史性的一刻。
雖然南橫是開放了,但也常常聽到風聲「今天開,明天關。」、「看看能不能撐一年。」「颱風一來,又要整修了。」諸如此類的負面聲量。
只能祈禱地震先生、颱風小姐行行好,讓我們南橫可以多活幾年吧!
阿朗壹古道簡介
是臺灣現存的古道之一,東臨太平洋,鄰近區域保存了台灣少數僅存的海岸原始森林,是唯一保有全自然海岸線的路段。
位於省道台26線未通車段(所以車子不能開進去)。
臺東縣達仁鄉南田村 → 屏東縣牡丹鄉旭海村。
養魚三大日常:餵飼料、換水、刷缸壁。
說到刷缸壁,一開始覺得等魚缸的青苔、菌落出來之後再用手進去刷就好了,不用特別買磁鐵刷。
後來發現,等青苔長出來之後就來不及了!手伸進去刷缸子,不使出吃奶的力氣,根本刷不起來,到頭來還是得翻缸。
況且有時候青苔長出來了,也懶得刷,或者根本就沒時間,畢竟要碰水,冬天的時候真的是一項考驗。
幾乎每一個景點,大家選擇的地點和構圖都大同小異。
這是我近期觀察的心得,也許是因為現今網路發達,IG、FB隨處可以得到資訊。
朋友到哪裡拍照?怎樣拍?大家都知道。自然而然就產生模仿效應。
造成大家去同一個景點,拍照的地方,甚至動作都一樣,你不說我還以為你們是一起去的。
嘉明湖
人們習慣用譬喻的方式來形容美景,
因為很多景色無法用單一詞語,
甚至一句話,一言以敝之。
有些人稱呼你為月亮的鏡子;
我覺得更像是旅人的鏡子。
因為你反射出我們旅行的答案。
------------------
今天就來記錄一下,這次嘉明湖之旅的點點滴滴。
嘉明湖特色活動
自從我二月上了北大武山、四月去了玉山北峰、主峰、前峰、西峰,還有嘉明湖的三叉山、向陽山之後,已經累積了七座百岳。
自己目前還在新手村階段,但是對於一些爬山的基本觀念和功課,也是有一點心得。
其中包括:抽山屋、申請入園、登山計畫、登山須知、體力評估、野外炊煮、防雨防寒保暖……等。
想來自己為了爬山,除了買了不少裝備之外,也強迫自己學習很多事情。
嘉明湖特色活動-一人一公斤,回填步道沖蝕溝。
近年來,嘉明湖因為是熱民景點,平常沒有在爬山的人,都會為了一睹嘉明湖的風采,特地走上來看看。
人流多、腳步多,加上雨水的沖蝕,步道自然會毀損。
因此,林務局推出了這個活動-一人一公斤,回填步道沖蝕溝。
最近常跟山友聊天,發現有很多山友誤認為嘉明湖是一座"百岳",實際上並不是。
正確來說,嘉明湖這個地點,本身並不是一座百岳,然而一般我們去嘉明湖的路上,會有兩座與路跡距離不遠的百岳,分別是向陽山、三叉山。
簡言之,假如你去嘉明湖,時間充裕而且還有餘力的話,可以順便收兩座百岳。